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 謝鋒強調中國新能源產品貢獻

國情動向

撰文: 尹航

發布時間: 2024/05/30 12:59

最後更新: 2024/05/30 14:28

分享:

分享:

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 謝鋒強調中國新能源產品貢獻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時表示,在氣候變化下,世界各國期待中國生產更多優質新能源產品;抹黑中國綠色產品「產能過剩」,以競爭為名搞保護主義,是在損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謝鋒強調,全球氣候治理離不開中美合作。回首十餘年來,中美從攜手推動國際社會達成《巴黎協定》這一里程碑文件,到前些年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國氣變合作一度陷入停滯,再到近兩年中美重啟氣候合作。這一曲折歷程揭示一個淺顯道理,那就是中美氣候合作離不開中美關係的大環境。一邊謀求對話合作、一邊損害對方利益,一邊「修路」、一邊「挖坑」,顯然行不通。

謝鋒指出,面對氣候變化,各國命運與共,合作才能共贏,零和必然雙輸。那些心心念念對華競爭「關鍵十年」的人應該明白,我們正共同面臨應對氣候危機、避免全球災難的關鍵十年。正因為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全球風電成本降低80%,光伏發電成本降低90%,世界各國期待中國生產更多優質新能源產品。在世界綠色產能嚴重不足、全球能源轉型困難重重之時,抹黑中國綠色產品「產能過剩」,以競爭為名搞保護主義,是在損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謝鋒強調,中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我們重信守諾,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過化石能源,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在能源轉型、循環經濟等方面各有所長,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中美氣變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謝鋒說,希望雙方代表加強政策對話、信息交流、實踐分享和項目合作,推動氣候合作務實化、具體化、機制化,充分展現中美氣候合作的「地方活力」。希望兩國各界有識之士發出反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將氣候議題政治化、工具化的理性聲音,以實際行動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綠色轉型。

劉振民:限制中國新能源產業 無助應對氣候變化

邊談氣變合作邊加徵關稅 中方批美:不要既修路又挖坑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